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日本ⅴa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欧美黄色性爱视频一区,日韩日AV在线超碰免费公开在线,婷婷俺欧美综合日韩综合第一页,国产香蕉九九久久精品免费,一级a做片在线视频观看,国产一级毛片一级作爱视频

027-87672175全國銷售熱線
在線留言SERVICE
027-87672175

地址:湖北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方大道201號

新聞資訊
所在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新聞資訊
華中農業大學建校120周年活動集錦
發布人:華中農業大學發布時間:2018-10-02 瀏覽次數:6190



  豐收之際,全球華農人正趕赴一場金秋的約會,共同見證華中農業大學雅致簡樸、多姿多彩、生動歡樂的百廿校慶。


  在這個日子里,學術與藝術交相輝映,紀念與展望同聲共鳴,在5平方公里的校園里,鋪展出一幅壯美的畫卷,演奏出一曲動人的樂章。



體育館:紀念大會


  10月2日,秋高氣爽,艷陽高照。上午十時,百廿校慶紀念大會在西體育館舉行。現場莊重喜慶、簡約大方,少長咸集、座無虛席。


  紀念大會沒有設主席臺。在嘉賓區,20余名兩院院士位居前排,顯示出華中農業大學對學術的崇尚和堅守。120位銀霜染頂的老校友和老教工代表精神矍鑠坐在右側,顯示出學校對歷史創造者的敬重和感謝。


  紀念大會由校黨委書記高翅主持。第一項議程是120名2018級新生向120名老校友和老教工代表敬獻鮮花。由校友捐贈的花束用百合、玫瑰、康乃馨組成,芬芳四溢,表示對前輩的銘記和敬意,也表示新人繼承傳統、賡續文脈的精神。不少接受獻花的老校友握住新生的手久久不愿松開,此情此景令現場的很多與會者熱淚盈眶。


  校長鄧秀新發表紀念大會主題演講。他以耕讀傳承為脈絡,回顧了這所大學的百廿精神史話。他說,“勤讀力耕,立己達人”始終是學校的辦學精神和價值追求,是凝聚海內外校友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力量,這張精神“名片”,值得所有華農人倍加珍視、大力弘揚。


 紀念大會會場


 

2018級新生向前輩敬獻鮮花


出席紀念大會的國外嘉賓


歷經128天海內外傳遞的校旗回到母校



  總結歷史是為了更好積蓄力量再出發。鄧秀新在演講中說,學校有決心、有信心,到“兩個一百年”中國夢實現之時,也就是建校150年之際,將學校建成優勢學科國際一流、特色鮮明的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學,進而建成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


  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楊云彥、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校友代表程國強和羅衛國、教師代表傅廷棟、學生代表李書彥先后致辭,祝賀華中農業大學百廿校慶。


  11時20分,在海內外傳遞了128天的校旗回到學校,由大學生志愿者合力牽引,兩面巨幅校旗在體育館南北看臺延展飄揚。武漢市校友會會長張衛元把有海內外校友會簽名的校旗莊重地呈送到校長鄧秀新手上,全場嘉賓共同揮舞手中象征“五色校園”的五色小旗,發出歡呼,將紀念大會的氣氛推向高潮。不少與會者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獅子山廣場:校慶之夜


  當晚,以獅子山主峰和主樓為實景,4萬多平方米的獅子山廣場為舞臺,舉辦了以“耕讀雙甲子,薪火傳天下”為主題的“校慶之夜”大型文化活動。廣場核心區及周邊約2萬名師生和校友參與和體驗了“校慶之夜”的盛況。活動由“鼓舞”開場。共有360名大學生參加了“鼓舞”表演。首先是24名鼓手敲響二十四節令鼓,接著,160名鼓手組成的腰鼓陣、56名鼓手組成的平鼓立鼓陣、120名鼓手組成的觀眾鼓陣激越擂動,鼓聲此起彼伏、此呼彼應,一陣高過一陣,激昂的鼓聲響徹獅山,“鼓”舞人心。


  震天動地的鼓聲甫定,一束綠色的激光穿越獅子山廣場中軸線投向主樓,在夜幕上繪出緩緩旋轉的校徽圖案,全場觀眾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校黨委書記高翅、校長鄧秀新、校友代表王漢中院士、2018級新生代表曾維佳共同為“薪火相傳”火把點火。1200名2018級新生高擎火把,排成整齊隊列,在點火者帶領下步下主樓臺階,伴隨著《征服天堂》雄壯豪邁的合唱和音樂,向“未來之窗”大步邁去。火把隊伍如同浩浩蕩蕩的洪流向前奔涌,在獅子山廣場上形成一個巨大的“人”字,宣示百廿樹人的初心和薪火相傳的文脈,觸發了現場觀眾的淚點。


平鼓鼓陣


 1200名新生組成的火把巡游隊伍

猶如氣勢磅礴的洪流演繹出大寫的“人”字


飛艇拖曳著巨大的校旗掠過夜空


由藝術設計系師生創作的3D幕墻投影

展示了農耕文明與科教興農的歷史與時代主題


  萬籟俱寂、幕天席地之時,獅子山廣場東側的逸夫樓3280平方米的墻面上突然繁星閃爍,在史詩般恢弘大氣的音樂中,投影出孔子、張之洞的畫像,石斧、玉琮、司母戊鼎、都江堰、古代農具、農書等反映我國悠久農耕文明的視覺符號相繼閃現,《耕織圖》《麥田》《拾穗者》等經典藝術作品在巨大的墻面上熠熠生輝,代表科研的雙螺旋模型、基因代碼和學校標志性成果畫面以藝術造型的形式出現在絢麗屏幕上。現場時而歡騰、時而寂靜,伴著“耕讀雙甲子,薪火傳天下”的校慶標識出現,一曲《太陽照常升起》響起,樓體墻面上一片金色稻田豐收在望,象征著學子青春活力的舞蹈剪影激情四溢。由我校文法學院藝術設計系師生耗時半年創作的3D幕墻投影校慶影片把“校慶之夜”的氣氛推向高潮。


  “有幸在現場感受這種氛圍,太棒了!” 校友柯南溟激動地說。校友韓英則喊出了廣大觀眾的心聲:“華農,為你驕傲!”



報告廳:學術講座與論壇


  學校前身湖北農務學堂是中國最早開展農業科技研究的學術殿堂,萌發于120年前的學術之音,如今在獅子山上發出更宏亮的回響。


  諾獎獲得者被譽為“對人類科學作出最大貢獻的人”。繼今春2位諾獎獲得者來校講學之后,百廿校慶時獅子山再迎2位諾獎科學家,帶領師生站在世界科技巔峰領略學術的獨特“風景”,也為“學術校慶”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0月1日至3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巴里?馬歇爾教授和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約翰?德森霍費爾教授來校交流。3日,在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報告廳,他們分別圍繞“幽門螺桿菌”與“光合作用”設壇開講。講座吸引了數百雙追求科學與真理的眼神,前來聽講的師生濟濟一堂,把報告廳擠得水泄不通。當巴里?馬歇爾教授談到研究備受質疑、他決定用自己的身體做試驗時,現場的觀眾無不動容,栗茂騰教授說:“這就是科學精神,堅定執著而永不言棄!” 生科院本科生郭鈺堯說:“諾獎學者是科學研究領域的佼佼者,聽他們講述自己的科研經歷對我有很大的啟發,讓我對科研精神、工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食科院張秀艷老師說:“兩位諾獎學者引人入勝的講座是一堂科學精神大課,鼓舞著我更好的完成育人治學的教育任務。”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讓-皮誒爾?索維奇教授來校講學


“國際高等農業教育論壇”會場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約翰?德森霍費爾教授

在“國際高等農業教育論壇”上作學術報告


“國際高等農業教育論壇”現場


“國際高等農業教育論壇”現場


諾獎學者受到大學生追捧


  2日,一場名為“國際高等農業教育論壇”的高端學術活動在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報告廳隆重開幕。論壇以“‘一帶一路’倡議與高等農業教育國際發展”為主題,吸引了來自15個國家或地區的70余所大學的校長、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國內的15位兩院院士和數百名中青年學者。


  國際高等農業教育發展與未來趨勢如何?“雙一流”建設與高等農業教育質量如何提升?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如何協同發展?大學理想與高等教育發展有何種邏輯關系?論壇同時開設的“中外大學校長論壇”和“中國工程院項目組論壇”,圍繞這些學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展開了熱烈地討論。


  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在論壇作主旨報告,他對我校的辦學成績表示肯定,同時指出,在建設“一帶一路”的新背景下,中國農業發展的新方法和新技術為農業欠發達國家提供了重要幫助,農業高校應積極促進農業、科技、教育相結合,提升服務“三農”的能力。 


  我校校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鄧秀新院士在論壇致辭中指出,從農業發展前景的角度來看,現代農業已成為方興未艾的生物經濟和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陳煥春院士則詳細客觀地分析了我國農業發展所面臨的形勢與任務,并提出“農科本科生招生實行雙軌制”的建議。


校領導會見來校參加校慶學術活動的國外嘉賓


校領導與來校參加校慶學術活動的國外高校校長交流


參加“國際高等農業教育論壇”的學者座談研討


  國際合作交流成為了各海外高校領導共同認可的新時代下高等教育發展的最熱關鍵詞。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副校長Johann Deisenhofer詳盡介紹了西澳大學國際化戰略的實施和重大意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教育中心(ICEE)主任吳啟迪說:“工程造福人類,教育塑造未來。高等農業工程教育推動了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尤其是農業從業者由‘體力型’向‘智力型’的轉變。”


  京都大學農學部長Eiji Nawata在介紹京都大學未來愿景時表示,國際化是大部分日本企業有所欠缺之處,高校更應該加強國際間交流、合作。


  10月1日,校黨委書記高翅與斯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Springer Nature)大中華區總裁安諾杰會面暢談學術交流合作。


  從今年立春校慶一號公告發布以來,學校已舉辦了500余場學術活動,包括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各學科領域的學者、中外院士、國內外大學校長近200人來校開展學術交流,為“學術校慶”寫上鮮活的注腳。



“大食堂”:成就展


  “大食堂”是眾多校友無法忘卻的地標,如今,這里已改建成學校藝術館。10月1日,一場與華中農大改革開放40年記憶相關的展覽悄然揭幕。


  這個展覽以改革開放40年為大背景和主線索,從1978年到2018年間選取了40個觀察點,涉及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校園環境、校園生活等多個方面,以小見大,以點帶面,通過圖片、文字、實物、模型、視頻、場景再現等,直觀生動地折射出改革開放給學校帶來的巨大而深刻變化,讓120年的歷史、40年的記憶和當下的現實感受交織在一起,讓參觀者重溫歷史、激勵現實、啟思未來。


改革開放與華中農大成就展展廳


成就展吸引了眾多校友和師生


  對于畢業于1960年的校友董媛英、曾文基和吳道芳來說,展覽更像是一場跨越歷史的對話。“當年我們包分配,都是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基層工作了大半輩子,和農民同吃同作,只希望把先進的技術教給最需要的人。” 談起艱苦年代的奉獻,三位老校友總有講不完的“熱血故事”。



西運動場:校友企業品牌日


  在西運動場,3座高達7米的蓬房同LED巨屏和企業標識墻圍合成一個“四合院”。這道別樣風景是“校友企業品牌日”主會場。在這里,紅黑相間的智能拾撿機器人正有條不紊地分揀食品,身著民族服飾的土家族姑娘正在上演香氣氤氳的茶藝,校友企業家共同建立了獅山創投基金……“校友企業品牌日”是“校友校慶”的重頭戲之一,也是學校為校友服務的有效嘗試。由學校免費提供展會場地、展位、商務洽談空間、志愿者服務,邀請了100多家校友創辦或管理的企業、學校長期提供技術支持的合作企業、學校定點扶貧縣和重點幫扶縣的企業前來參加,其中,規模企業、合作企業81家,中國500強企業和上市公司41家。


校友企業品牌日活動 (華大瑞爾展臺)


校友企業品牌日活動現場智能機器人展示


  活動負責人說:“這不是大家通常所見的企業招聘會或展銷會,而是給校友企業搭建展示企業文化和風采的舞臺和校友企業之間交流合作的平臺,幫助校友企業架起合作連心橋”。在現場,江蘇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方曙光說:“母校對我的幫助很大,品牌日活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很多客戶和供應商來到現場,促進了商業互動。”




校史館:校史校情陳列展



  在校史館,面積達12平方米的大型校園模型沙盤為120周年校慶更換一新。“百年薪火”和“世紀華章”的主題展示厚重質樸,展板設計上分別采用“華農紅”和“華農綠”作為色彩基調,體現出厚重的歷史內涵和新時期的勃勃生機。校慶期間,這里的參觀的校友絡繹不絕,他們駐足觀看,細細品思,尋找著母校的精神史脈。


  10月2日下午,我校定點扶貧縣建始縣的縣委書記向紅林專程來到校史館,為校慶捐贈了一幅由土家族絲線、棉線和毛絨線織成的西蘭卡普牌匾。上面繡著“精準扶貧,立己達人”字樣。向紅林說,在華農專家的長期幫扶下,建始縣已有數萬農戶成功脫貧,一批產業發展壯大。西蘭卡普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塊西蘭卡普牌匾代表著建始縣老百姓對華中農大的感激之情。



國交東側網球場:懷舊電影


  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東側的網球場,上世紀是學校的露天電影場,每到周末,來這里看露天電影是師生員工最喜愛的校園文化活動。露天電影也因此深深嵌入了“老華農人”的記憶。作為“校友校慶”的一項特色活動,從10月1日到3日,這里每晚架起銀幕,輪換放映《冰山上的來客》《永不消逝的電波》《碟中諜1》《音樂之聲》《放牛班的春天》《天堂電影院》等當年曾吸引過無數影迷的老片子。


  這三天,每當夜幕降臨,數百名電影愛好者和校園生活懷舊者就來到這里,專注地欣賞他們曾十分熟悉的電影畫面,隨著劇情的變化,不時發出笑聲。


露天懷舊電影吸引了眾多影迷


  活動策劃人員說,原來只想通過放映露天電影來營造校慶日的懷舊氛圍,預計不會有什么人愿意花時間坐下來觀看。他們沒想到這個活動大受歡迎,每天來看電影的人特別多。


  夜晚,大學生活動中心舞廳人氣爆棚。這里是專為校友舉辦的懷舊舞會現場。舞廳采用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最具典型特征的環境陳設與燈光布置,旋轉閃爍的電腦燈、當年“主流”的暖水瓶、電視機、搪瓷杯、小糖果,營造出濃郁的懷舊氣氛。為了最大程度滿足校友的懷舊心愿,活動組織者還提出了著裝建議,準備了不少當年舞會常用的小道具。


  在《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友誼地久天長》等當年流行的舞曲聲里,校友們翩翩起舞,恍若趕赴一場30余年前的舞會,重溫美妙的青春時光和校園生活。“1976年老年人合唱活動我擔任了指揮,舞會的表演伴奏也總少不了我。”一曲舞畢,仿佛重回 “為舞癡迷”年代的老人李國平開心地說。


  在校慶日,懷舊本身是身份與文化的認同。獅子山廣場中央,用展板和立方體展示了數百幅歷屆學生的畢業合影。這就是“華農印象體驗”現場。一群群校友在這里細細觀看,從照片上尋找和辨認當年的老師、同學、自己。校友們時而歡笑,時而感慨,時而沉吟,確認著這所大學與自己人生的重要關聯,與青春歲月進行穿越時光的對話和內心的交談。


  歷史的過往即是現實的序章。經歷過這些歷史懷舊主題活動的一位校友說:“一部華農辦學史,凝聚了勤勞、智慧華農人的心血。有樸實的校風、潛心的師長、向上的學子,母校一定會越來越好!”



校園:百廿校慶嘉年華


  10月1日上午,東運動場。隨著獅子山Mini馬拉松健康跑的起跑發令槍響起,身著校慶紀念T恤的3000多名校友和師生開始用腳步丈量校園。他們途徑二十四節氣廣場、學府路千米涂墻、鮮花爛漫的120花田、獅山綠道、南湖沿岸,行進12公里。參加馬拉松健康跑的有71歲校友劉重陽,有即將出國留學的趙珂馨和他的同伴,有留學生,還有不少一家三口的“親子跑”。


馬拉松健康跑參加者終點沖刺


參加馬拉松健康跑的留學生


  10月2日東運動場,獅山風箏節吸引了眾多校友和師生參與。主風箏展開面積近4平方米,尾部接有一條長12米,印有“1898-2018耕讀雙甲子,薪火傳天下”字樣的大紅飄帶,在藍天白云映襯下格外引人注目。60只造型各異、色彩鮮艷的風箏和120個象征“五色校園”的彩色氫氣球把校慶日的東運動場天空裝點得繽紛多彩。2006屆經濟管理學院校友李衛國帶了一家三口參與風箏節,他說:“希望小孩在戶外活動中得到樂趣,一同感受華農校園的校慶氛圍。”


校慶主風箏在空中翱翔


飛舞藍天的卡通風箏


  漫步獅子山廣場,中軸線上人頭攢動,學科文化體驗活動“燃”了起來。各學院的特色學科展示引得校友廣泛參與,茶藝表演、植物造景、昆蟲宴、人物速寫、3D打印、無人機展演、生命科學虛擬仿真實驗等60個活動集體亮相,幾乎每個展位都排著長隊。在工學院3D打印機旁,一大群人圍繞打印機一探究竟;在食科院昆蟲宴制作現場,有人夾著美味的蟲子,躍躍欲試;在動科動醫學院“牛寵嘉年華”現場,動物“小明星”們依次表演節目,動作讓人忍俊不禁。


為膽大的嘗試者設置的“昆蟲宴”展位


宣傳科學、文明飼養伴侶動物的萌寵展位


  獅子山大道南側的野芷湖邊,由校友捐贈的120畝校慶花田在藍天白云下五色絢爛,雅致怡人。矮生波斯菊、高桿波斯菊、硫化菊、百日草、野花競相綻放,生意盎然,校友們成群結隊來到這里,了解花品,感受花趣。據粗略統計,從10月1日至3日,來120花田游覽賞花的校友、師生、市民近5萬人次。


五色斑斕的120花田


  二十四節氣廣場是獅山稻草人節的舉辦地。斷臂維納斯、傾斜的裸體、思想者、拾穗者等經典藝術作品在藝術設計專業師生的手下,以稻草人的形式呈現給校友和師生,為校園增添了藝術雅趣。二十四節氣廣場一側的休閑長廊擠滿了人群,大家在藝術設計專業師生的指導下用稻草編著作品,魚風鈴、捕夢網、稻草掛飾等小物件在他們的手上變得栩栩如生。


校友們參觀稻草人


  從120花田到二十四節氣廣場之間的學府路沿線,有兩處涂鴉墻,總長度約1000米。這是文法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和園藝林學學院風景園林專業的師生利用暑假,頂烈日冒酷暑,夜以繼日繪制而成的校慶特別獻禮,取“學富圖強”的諧音,稱為“學府涂墻”。生科院一位老師說,涂鴉墻非常漂亮,讓校園變得靈動起來。站在涂鴉墻前,校友們感嘆百廿學府所透露出來的人文氛圍與氣質,呈現了品位高雅的“人文校慶”。


帳篷露營


交響音樂會


社團互動


  校慶日還有很多精彩的場景為校友和師生津津樂道。帳篷露營,空間不大、溫馨不少;社團互動,新老互動、歡樂不斷;生命探秘,全息投影、飽覽奇觀;“獅子山杯”,青春律動、重拾年華;交響音樂,獅山作曲、南湖和音……


  若干年后,翻開校慶的冊子,我們會慶幸自己是百廿校慶的親歷者、見證者和創造者。讓校慶日異彩紛呈的場景成為我們的共同記憶。



(川竹 白倚寧 曹珮 楊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