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樟路與學府路的交叉地帶,有120畝花田在校園中散發出沁脾芬芳,伴著朝陽余暉,更顯芳華。
華中農業大學獅子山風景園林學會(以下簡稱獅景會)浙江分會會長余昌明早在春節前看到學校120周年的校慶宣傳便萌發了校慶花田的想法。隨后,浙江獅景會的校友們為慶祝母校百廿華誕,特意捐獻一批種子并提供相關的技術指導,打造出華農的五色花田。
浙江獅景會委派杭州丹諾園藝有限公司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2003年畢業于我校園藝林學學院園藝專業的周金勇擔任技術指導。為了花田建設,周金勇曾先后4次回到華農。原先待開發的土地經過華農人不斷地努力與改造,如今已是鮮花遍地、花姿婀娜、余暉悠揚的花海。
“能夠學以致用,將大學所學的理論知識與長期的工作實踐相結合建設校慶花田,為母校做些事情,感謝母校的教育之恩,我們作為華農學子真的很開心。以后如果有合適的機會,希望還可以為母校打造一個更加漂亮的花海。我想這也體現了花卉園藝專業的價值:通過花卉讓環境變得更美好。”周金勇動情地說。
花田所在的位置,原先是一片荒地,且土地不平整,土質較差,施工難度極大,為此學校基建處和后勤集團的一線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付出了很多的汗水。
此花田的建設主要由綠化保潔服務中心完成,其中管理人員34人,一線員工60余人。花田建設分為整地、播種和養護三個階段。前期是機械整地,之后大型碎土機進行深耕細作,綠保中心94人在此期間還開展了兩次撿碴活動,以提高土壤肥力。播種前,先要進行雜草封閉,以減輕后期除雜壓力。而后將肥料和種子拌在一起撒播,再覆蓋無紡布保濕遮光,這個過程由30個人持續3天完成。養護階段,按照排班進行澆水,7、8、9月高溫時節,花田每天噴水,分兩班進行。為避開夏季白天的高溫時間以及澆灌設施水壓的限制,早班從早上5點半噴到9點,晚班從下午6點噴到晚上11點,保證10個區域都形成循環澆水。
提出建設花田時,校黨委書記高翅為花田風格定調:清新雅致、艷而不俗,展現筆耕硯田、妙筆生花的華農特質,烘托心甜(田)意洽的校慶景境。
“120花田”整體可分為五部分,總共175.8公斤花種。根據學校的要求和實際條件,獅景會和丹諾園藝最終選擇了矮生波斯菊、高桿波斯菊、硫華菊、百日草4種花期較長的品種。此外,學校綠化保潔服務中心還選擇了華農校花大花金雞菊作為種植對象。
挑選的五種花種,都蘊藏著不同寓意。波斯菊的花色有紅、黃、粉、白和復色之分,多姿多彩,有美好、和諧之意,被藏族人民視為愛與吉祥的象征。硫華菊由大波斯菊與同屬其它種自然雜交而得。它既有大波斯菊的雅致又有不一樣的野性美。百日草因其花的長勢特點又名“步步高”,從六月到九月陸續開放,并長期保持鮮艷的色彩,有友誼天長地久之意。
大花金雞菊作為華農校花,20世紀50年代華農獅子山校址建設期間引入。當時的獅子山一片貧瘠,而大花金雞菊正是在這種環境中生長茂盛,被我校師生視為艱苦樸素、頑強執著的象征。秋季雖不是大花金雞菊的花期,但并不妨礙它在花田中奮力扎根,向上生長。
秋意漸濃,花期漸盛,校慶的日子一天天臨近,來到華農尋找花田的觀賞者也多了起來。每個人都為這承載了滿滿祝福的花田的美麗而感動。
來自新西蘭植物與食品研究所的Mindy老師望著漫漫花海張開雙手,贊嘆道:“Amazing!很美!”園林學院的一位老師表示,在朋友圈看到大家都在秀花田的照片,很漂亮,而且這花田廢地利用又趕上校慶,十分有意義,希望校慶的時候校友們可以來參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欣賞了校慶花田之后,食安1601班班主任全拓為華農送上了12字的期許和祝福。
“知道華農花田很美后,就帶著孩子來看看。希望華農可以越辦越好!”家住附近的奶奶牽著小孫子在花田漫步著。花田旁,一家老小正在拍照,其中的小男孩興奮地說:“爸爸媽媽說華農正在迎校慶,建了一片很漂亮的花田,我看完之后感覺很宏大、壯觀!”
花田中央許多戴著紅帽的志愿者在巡邏,他們的工作是維護花田的秩序。來自工學院的志愿者湯志軒很開心地說:“很榮幸我能與華農一起過生日。我想在生日當天為華農服務!”花田旁中試基地的工作人員表示相比昔日廢材堆的冷清荒蕪,今日展現的美麗繁茂讓人更生一分珍惜,更多一分感動。
夏陽酷暑,秋露華濃,華農人為花田的綻放流下了辛勤汗水。走過120年歲月,綻放120畝花田,每一朵鮮花都代表一份祝福,每一寸土地都象征一種精神。燦爛盛開的120畝花田是校慶最直觀的體現,其“清新自然野趣,不妖艷不媚俗”的基調,喻示著華農人擁有的就是這種樸實無華但強有生命力和專業精神的特質。
文字 | 鄒文心 曹珮
攝影 | 阿原
上一篇: 印尼總統為華大瑞爾點贊
下一篇: 華中農業大學建校120周年活動集錦